周孝信,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電力系統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程與材料科學部主席、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及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常務理事、IEEE Fellow。
長期從事電力系統分析方法的研究。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現代電力系統分析數學模型和計算方法。主持開發了我國第一套“電力系統分析綜合程序”大型軟件,在全國各地電力系統廣泛應用。30多年來,參加或主持我國多項大型超高壓輸電系統工程關鍵技術研究。在我國第一條33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工程、第一條±500千伏高壓輸電線路工程等電力系統工程中提出并采用新的仿真計算分析模型、計算方法和關鍵技術。主持超高壓輸電系統可控串補等重點項目研究,致力于研究電力電子技術和現代控制理論應用于電力系統,以適應未來電力系統發展的要求。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國家973計劃項目“提高大型互聯電網運行可靠性的基礎研究”的研究工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8年被IEEE PES授予Nari Hingorani FACTS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國家發明專利20余項;發表EI、SCI論文110余篇。


周孝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
我國著名穩定性理論及電力系統自動化專家,長期從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分析與控制研究,是非自治非線性系統運動穩定性量化理論的創立者、時空協調大停電防御體系的奠基者。他發明的擴展等面積準則(EEAC),突破了電力系統大擾動穩定量化分析這一世界難題,成功應用于提高三峽輸電穩定性研究和二灘送出緊急控制系統等重大工程。他構建的大電網停電綜合防御系統WARMAP,實現了電力系統廣域監測預警、動態分析、保護和控制的一體化,被評為首批243項國家自主創新產品。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圖書獎提名獎1項。


鄭健超,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高電壓技術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常務理事。
長期從事高電壓外絕緣、防雷和高電壓測試技術領域研究,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主持或合作研制成功我國首臺6000千伏戶外式沖擊電壓發生器、高堅挺度高壓直流發生器、高壓架空輸電線路故障精確定位系統、特高壓等電位屏蔽電容式電壓互感器等十余項先進的高電壓測試設備。闡明了溫度、壓力、濕度對空氣間隙絕緣強度的聯合作用,改進了國際高電壓試驗標準中規定的放電電壓濕度修正方法。與航天部門合作,完成了長征-3、神州運載火箭及發射場的防雷試驗研究,提出了重要的改進措施,為保障我國航天工程防雷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主持研制成功我國首批超高壓直流輸電線路絕緣子。近年來,主持了超高壓電網故障電流限制器、工頻半波長超遠距離輸電技術的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同時,參與了多項有關我國能源、電力和核電發展的戰略研究,并作為中美兩國科學院、工程院“能源未來”聯合研究專家組成員,參與撰寫了《中美能源前景合作研究》一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沈國榮,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現任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會士、電力行業繼電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長期從事電力系統自動化研究,在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大電網安全穩定控制、特高壓直流輸電和柔性交直流輸電等多個領域取得了杰出成就。提出了“工頻變化量繼電保護原理”“振蕩閉鎖開放原理”和“循序阻抗判別原理”,解決了繼電保護安全可靠和快速動作難以兼顧,以及電網失步狀態難以準確判別的世界性難題;帶領團隊開發的系列化電力保護控制及智能電力裝備得到廣泛應用,提高了電網安全、穩定、經濟、高效運行的水平,為推動我國電力科技進步和重大電力裝備國產化做出了積極貢獻。獲國家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36項;發表EI、SCI論文26篇。


黃其勵,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蒸汽工程領域著名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現任國家電網公司顧問,中國工程院主席團成員,中國動力工程學會、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和科普委員會主任委員、標準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產業協同創新共同體學術專家委員會委員、火力發電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長期從事燃燒領域科學研究、工程應用和電力企業技術管理等工作。在燃煤清潔高效發電、可再生能源發電、節能環保和能源發展戰略等領域做出突出貢獻。主持實施90余項重大工程項目,對我國第一臺引進600兆瓦火電機組的1814噸/小時褐煤鍋爐,提出多項重大改造技術,實施后使機組能長期穩定帶滿負荷運行。在鍋爐低負荷斷油穩燃、調峰運行、各種燃燒方式的濃淡燃燒等技術領域有顯著貢獻,負責并實施節能降耗、節油、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等重大技術改造工程70項;在煤粉均勻分配、煙風系統優化及大流量測量等安全、燃燒自動化領域取得國際先進的研究成果,應用于20項工程中。主持或參加了40余項有關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咨詢研究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主編或參編專著5本,科普讀物若干;發表技術論文70余篇。

陳維江,山東淄博人,著名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專家,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委,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高電壓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IEEE高級會員、特高壓工作組主席,現任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顧問。
長期從事電力系統電磁瞬態分析方法及防護技術研究,主持交、直流特高壓輸電系統電磁與絕緣特性基礎問題研究,獲得了多時間尺度瞬態過電壓特性,支撐我國自主研發成功特高壓輸電技術;系統研究了電網雷擊先導放電機理與絕緣線路雷擊斷線機理,提出了基于雷擊風險概率分布實施疏、堵措施的差異化防護方法,在電力系統和高鐵牽引供電系統獲得廣泛應用。
獲國家發明專利30余項,發表EI、SCI論文150余篇。2008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1),2012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排名2),201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1)。2013年獲得中國電力杰出貢獻獎, 2013年獲聘為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郭劍波,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電力系統分析與控制技術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現任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曾任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院長)、黨委書記,國家高電壓計量站站長。
長期從事電力系統可靠性、電力系統運行分析、FACTS 技術等領域的研究。攻克了FACTS技術和裝置研發及推廣應用的核心技術,形成了以可控串補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確立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率先建立了全國聯網計算分析模型,解決了三峽電力外送的電能分配和主接線方式等技術難題,發現了我國大區電網互聯過程中可能出現和應該注意的若干技術問題并提出應對措施,研究成果相繼在三峽輸電系統工程和全國聯網工程中得到驗證或被采納。帶領團隊開發了跨大區交直流協調控制系統,提高了電網安全穩定水平和輸電能力。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1996 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11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湯廣福,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電力系統電力電子技術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現任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長、先進輸電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曾任國際大電網會議組織(CIGRE)高壓直流與電力電子技術委員會委員。
長期從事電力系統電力電子技術研究,在靈活交流輸電和高壓直流輸電裝備的系統設計、設備研發、試驗技術和工程應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先后完成了中國首套電網用靜止無功補償器的裝置研制和工程應用;研制出自主知識產權的±800千伏換流閥,并在多條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中應用;完成柔性直流關鍵技術研究和核心裝備研發,應用于多個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完成200千伏高壓直流斷路器研制,應用于世界上首個混合式直流斷路器工程。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獲中國工程科技光華青年獎;獲授權發明專利77項,發表EI、SCI論文百余篇。





